行业新闻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
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——道阻且长,行则渐至

2020-07-24|来自: 鉴衡认证|发布:纪振双

7月22日,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一年两度“回顾展望会”上,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领导、业内专家、企业高管围绕光伏行业2020年上半年发展情况以及下半年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。会议吸引了行业内8000余人观看,大家各抒己见,气氛热烈。


会上,CGC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作“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——道阻且长,行则渐至”的主题报告。报告指出:


全面满足各方需求,“高效、安全、可靠、合规”是对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。对照要求,总体而言,近些年电站的质量现状特点归为如下三点:


1 电站效率(设备、系统、土地利用、投入和产出)在稳步提高

2 电站安全(站址、结构、电气)和可靠性(工程、设备)堪忧

3 合规性(项目审批、涉网、土地利用、专项审查)有待提高


总体判断,光伏处于技术变革期、质量爬坡期。


一   提高工程质量的总体想法


要提高工程质量,就要坚持问题导向,健全标准、理清责任、把控结果,倒逼电站建设和运营各方,全过程从“粗放”到“集约”,从注重“初始成本”到注重运营期“LCOE”。


在技术环节上,针对电站运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及过程根因,建议如下:


1 健全质量标准,关口前移;

2 针对某些难于验证的性能和质量特性,强化过程质量监管,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,增加质量透明度。


具体来说,要从三个方面着手:


1 对照可比电站标杆水平,深挖潜力,提质增效。


CGC鉴衡基于150个样本电站检测数据表明,显性故障(整个系统或局部停机)损失率占比1.5%,隐性故障(故障导致、非正常发电量减损)损失率达4.5%。从数据结果来看,要求电站要在全过程、全系统中关注细节;要向管理要收益。



2 要健全标准、关口前移,有效防范各类重大技术和质量风险。


- 根据光伏项目特点,细化选址标准,把住站址关,严防地质和气象灾害,出现“短命”电站。

- 针对光伏特点,从预防角度,完善电气安全方面的标准,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。

- 跟踪系统的应用,特别是平单轴,已占一定比例。针对出现的问题,宜深度研究,从标准入手,强化质量监督。

- 在降本同时,特别注意系统或产品变更带来的应用风险。降本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。


3 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,提高过程及最终产品质量验证的效率和有效性,助力电站建设和运营质量的提升。


电站检测/质量验证中遇到的问题包括:


- 投运电站性能和质量检测,存在标准缺失、不适用,测不全、测不准的问题。难于依据有限的检测结果,做出合格与否或质量等级的判定。

- 电站建设过程的档案信息,数据质量不高,存在不全、不准的问题,包括人为造假和信息壁垒。


我们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,建立质量检测标准,完善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,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验证的效率和有效性。


二 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及建议
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面临消纳、土地、成本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瓶颈”问题,需依靠技术进步,采取务实态度,有效化解这些问题


1 务实进取,企业和电网双向联动,标准引导,依托现代技术手段,为非水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奠定基础。需解决的问题包括: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高比例接入对电网的影响?如何提高电网要求的达标率?如何解决季节、时段性弃光等问题……


2  协调联动,提高光伏发电复合化利用水平,为光伏发电打开用地空间。目前,不宜过多炒做所谓“光伏路”、“光伏墙”…有违规律的应用形式;BIPV是应用方向之一,但尚有一些需要突破的技术性问题。此外,关于土地符合利用,要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,展开农光互补项目,在设计和施工层面都要遵循复合利用的原则,要提前规避一些隐患。


如此一来,光伏的未来一定更美好。



相关标签: